杨劲松: 1971年生 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 1996年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 获学士学位 1999年----2000年赴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进修 2002年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获硕士学位 展览: 展览: 1996年 作品《每日新闻》入选“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 地点:北京 中国美术馆 1996年 作品《两个人的风景》入选“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 地点:北京 中国美术馆 2000年 个展在Schloβ Schöfeld(勋菲尔德宫)举办 地点:德国 卡塞尔 2000年 个展“家居日志”展览在Stellwerk画廊举办 地点:德国 卡塞尔 2001年 作品系列入选“重庆辣椒”展 地点: 德国 Kassel Kulturbahhof 2001年 作品入选“上海精文艺术中心联展” 地点: 上海精文艺术中心 2002年 北京Schoeni画廊展 地点:北京现代城 2002年 陈余、杨劲松双人展 地点:香港Schoeni画廊 2002年 “Chinart-来自中国的现代艺术” ( Küppersmühle 博物馆) 地点: 杜依斯堡 德国
性别:男籍贯:辽宁生日:1960年12月4日身高:176厘米体重:85 公斤项目:射击爱好:音乐最好成绩: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气手枪、自选手枪慢射冠军、亚军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邵逸夫祖籍宁波,190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 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后来人称“六叔”。 邵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 他与兄长于1920年代活跃于中国的电影业。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拍摄全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粤语)。 1928年,邵逸夫赴星马等地协助兄长发展电影发行公司。 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 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 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 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 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 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多年来,邵逸夫捐助超过数以十亿计款项,为中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 香港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 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 1977年获英女皇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 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 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第1届于2004年举行。 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 第一届的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预期于2005年中期开幕。 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 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小姐,于1937年结婚,育有两子两女。 而黄于1987年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 在1997年,邵逸夫与方逸华小姐于美国拉斯维加斯证册再婚。
地铁7号线花木路,一号口出,上海国际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