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和运动是两个概念
上海戏剧学院是中国培养戏剧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是目前国内艺术门类最全的综合演艺类高等艺术院校,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系文化部直属的重点高等艺术院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亚太局中心。 上戏前身是上海市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教育家顾毓琇与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顾仲彝、黄佐临等创立,熊佛西先生为首任院长。 1956年正式命名为上海戏剧学院。 学院共有三个校区,本部位于华山路,电影电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戏曲学院及附属戏曲学校位于莲花路,附属舞蹈学校.●上海市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是上海市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教育家顾毓琇与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顾仲彝、黄佐临等创立,熊佛西先生为首任院长。 [1]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专门培养戏剧表演、导演专业人才的专科学校。 1946年全校师生反“裁撤”,组织学生参加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斗争。 [2] 1947年剧校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团结广大师生合力奋战,迎接上海解放。 1948年秋,学生人数达200人左右。 ●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49年5月更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沿袭解放前的体制,仍隶属上海市教育局领导。 ●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1952年9月,全国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后正式建院,更名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 于11月正式成立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业务划归中央文化部直接领导,仍由熊佛西任院长,建院后学校规模日渐扩大,原有校址已不敷应用。 遂于1955年8月迁华山路现址。 [2] ●上海戏剧学院1956年正式命名为上海戏剧学院,系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 2000年4月划转为由上海市与文化部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 2002年,原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三校并入上戏,作为戏曲舞蹈分院、附属戏曲学校和附属舞蹈学校。 2004年学校相继筹建了创意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2005年学校在戏曲、舞蹈和电视艺术等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了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视艺术学院。 2002年6月,原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并入上海戏剧学院。 学院设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电影电视学院、戏曲学院、舞蹈学院、创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研究生部、留学生部;本科专业教育层次有戏剧影视表演、音乐剧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京剧昆剧表演、民乐、文化事业管理、作曲等专业,涵盖话剧、戏曲、舞蹈等专业门类。 表演系自一九五二年建院以来,表演系就是学院的主要系科,五十多年来培养了众多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和大批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以及艺术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才,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戏剧、影视表演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多年来本系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在国内的戏剧界颇有影响的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与总结,以形成了一整套丰富、完整、科学、规范的专业培养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现有教师32人,包括表演、台词、形体、声乐等专业方向,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人,具备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5人。 在继承表演教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教师们通过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出国交流访问、参加国际学术讨论、演出展示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展表演教学思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表演教学经验,使表演教学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导演系导演系始建于1962年,第一任系主任为吴仞之。 历任系主任为胡导、张仲年、苏乐慈、李建平。 现任系主任卢昂、书记韩雪松。 导演系专门为戏剧艺术培养导演专门人才。 自建系以来,为国家、部队和各省市专业剧团培养了大批话剧、歌剧、戏曲和电影电视导演人才。 改革开放后,导演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学力量和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科研不断深入,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成为表演艺术团体的骨干和领导,其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著名导演。 导演系的教学任务由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中、青教师担任,现有教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的6人,攻读博士学位的2人,攻读硕士学位的1人,教师队伍有着较高的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 自2009年起,我系开始举办系列“国际导演大师班”,每年聘请五位国际一流的导演大师来我院进行大师班教学,已于2009年和2010年成功举办了美国和英国两届,2011年俄罗斯导演大师班也已筹备完成。 我系聘请了多位国际著名戏剧导演担任客座教授,他们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安·博格、耶鲁大学导演系主任利兹·戴蒙德教授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尼古拉斯·巴特尔、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 导演系专业课程《导演元素练习》被评为2006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导演片段教学》2006年被评为学院重点课程。 导演系主要课程包括:导演基础理论、表演基础训练、导演构思、导演片段教学、多幕剧创作、影视导演基础等。 本系教师曾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奖”;上海市教委“曙光奖”;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育才奖”以及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在导演艺术创作上囊括了所有国家级舞台艺术奖项,包括: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奖、文华大奖、文华奖;“新世纪杰出导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话剧金狮导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及“国家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艺术家”、“文化部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艺术家”等。 戏剧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系是上海戏剧学院创建最早的系科之一。 1946年举办的编导研究班是戏剧影视文学系的前身;1959年正式建立戏剧文学系,设编剧专业;1990年改为戏剧影视文学系;1990年代以后增设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艺术管理、艺术教育三个新专业;现有戏剧影视编剧、艺术教育、戏剧学三个专业,培养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各类进修生在内的各层次学生,其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系师资力量齐整。 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拥有博士学位10人;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2人,被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荣誉称号1人;被授予“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人;担任全国级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1人;担任市级学会会长2人,副会长2人。 戏剧影视文学系教学成果卓著。 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戏剧影视编剧与文艺人才。 历届校友创作的许多戏剧作品,如《年青的一代》《陈毅市长》《原罪》《中国梦》《挂在墙上的老B》等,在当代戏剧史上产生影响。 叶长海、丁罗男、孙惠柱、宫宝荣等是戏剧文化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 戏剧影视文学系科研力量雄厚。 戏曲研究为一大优势。 老一辈的陈古虞、陈多等教授对此都有开疆辟土的贡献,叶长海、宋光祖、金登才、张福海、刘庆等老师的研究成果与教学成果令人瞩目。 《王骥德曲律研究》《中国戏剧学史稿》《戏曲美学》《中国曲学大词典》《中国京剧》等著述荣获国家级奖项。 中国话剧史论教学和研究拥有实力,老一辈的魏照风、赵铭彝、柏彬等教授有开创之功,丁罗男、曹树钧、汤逸佩等教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果卓著。 学术著作如《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曹禺剧作演出史》《叙事者的舞台》等广获好评。 外国戏剧研究方面的专家孙惠柱、宫宝荣、刘明厚等教授研究视野开阔,学术著作中《法国戏剧百年》等荣获全国性的科研奖项。 在剧作学、艺术学研究领域,孙祖平、陆军、朱国庆等教授学术成果丰硕。 舞台美术系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设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和剧场技术管理两个专业,其中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含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和服装与化妆设计三个专业方向。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在专业学术、教学、科研、设计创作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教师曾多次获得文化部“文华舞台美术奖”、“宝钢艺术奖”、“宝钢教育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 先后有三名教师获得“曙光学者”称号。 自2008年起,“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连续三年获上海市教委下拨特色专业专项经费支持。 2008年全系有多位教师参与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形象设计和舞台场景设计工作,并担任核心岗位,获“优秀个人”奖。 服化教研室获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具有时空震慑力的29个巨大烟火脚印,那璀璨绚丽的灯光效果,那极富民族特色、又紧随时代潮流的人物造型,还有那一系列场面恢弘、气势磅礴的大制作和大手笔,均出自一批被称为“上戏团队”的杰出设计师和专家之手。 而这支“上戏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我系的校友和师生们!由他(她)们担任艺术总监、焰火灯光、布景以及人物造型总设计所构成的核心团队圆满地完成了这场举世瞩目的演出任务。 六十多年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在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以时代发展为依据,不时更新、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我们的教学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注重满足社会需求,配备的师资堪称国内一流。 这批师资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余,均能凭借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承接国内外一系列重要的演出与设计任务。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但会将演出经验带进课堂而且还能使自己的学生获得参与精彩演出的难得机会。 例如,2008年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人物造型设计工作就是由服化教研室老师带领毕业班同学完成的。 经历过如此大型活动的考验,同学们获得的经验知识和受到的锻炼远非书本加上课堂之和所能比。 六十多年来,我系的毕业生和校友桃李满天下。 其中不乏国内外当代著名艺术家、画家和设计大师,还有国家级、省部级艺术院校的院长与学科带头人,还有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和服装化妆设计领域内的专家,甚至还有艺术领域内功成名就、成绩斐然的企、事业家。 戏曲学院戏曲学院以培养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戏曲艺术人才为主要任务,努力探索戏曲教学高等教育体系,取得突出成果。 2009年,学院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戏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戏曲学院现有表演(京昆表演)、表演(京剧器乐、民族器乐)、表演(戏曲音乐剧)、表演(木偶表演、木偶表演与造型)、导演(戏曲导演)、公共事业管理(群众文化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艺术展示——听觉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京昆唱腔设计)等10个本科专业方向,本科在校生五百余人,MFA研究生9名。 在校生最多的二级单位。 2006年,为培养京昆艺术青年拔尖人才,戏曲学院承建了 “上海青年京昆剧团”,该团是上海戏剧学院成立的第一个青年演出团体。 成立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面的体制创新,出人出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学院成立以来,根据培养拔尖后备人才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条件出发,从全国聘请最优秀、最适合的著名艺术家、著名教师授课,戏曲学院客席教师、专家与本院的专职教师相结合,构成了全国一流的师资队伍。 学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屡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新人主角奖,中国戏曲红梅金花奖,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金、银、铜奖,首届京胡北京邀请赛青年组金、银奖,“金狮奖”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金、银、铜奖等众多奖项。 电影电视学院1958年开设的“电影进修班”标志着上海戏剧学院影视教育的开端。 1989年设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995年设立“播音与主持专业”并创办电视艺术系,填补了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本科教育的空白。 2005年正式成立电视艺术学院,2012年更名为电影电视学院。 电影电视学院下设电影、电视和主持三个系,拥有“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3个本科专业方向,分别培养电影导演、摄影、录音、剪辑;电视栏目策划、纪录片编导、现场导播、动漫游戏策划;主持、播音、影视表演等方面的人才。 “广播电视艺术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主持艺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第二届上海高校市级教学团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获上海市第一类特色专业称号。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获得教育部财政部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荣誉称号。 在吴洪林教授和宋怀强教授的指导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已初步摸索出一条培养电视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独特思路,设计出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在全国形成了北有“中传”(以播音为主体)、南有“上戏”(以主持为主体)的两大核心教学群体。 在姚扣根教授、方方教授等的带领下,学院以影视编导策划创作课程为主干,强化影像表意与制作能力,培养精英人才,形成了被艺术教育界称之为影视编导教学的“上戏模式”。 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在办学的十二年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三个标志:1999年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成立,设立舞蹈表演专业,标志着上海高等教育中舞蹈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空白的结束。 2002年,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我院并入上海戏剧学院,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分院,同时招收第一届舞蹈本科生,标志着上海舞蹈教育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2005年6月挂牌筹建的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标志着上海从此有了一所培养专门的舞蹈表演人才的二级学院。 创意学院创意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为应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而创办的全国高校内第一家创意学院。 创意学院现设有公共事业管理(艺术管理方向,实行一本招生)、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本科专业,并招收艺术管理、数码艺术方向研究生。 创意学院是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的主要发起单位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贸发会议任命为UNCTAD创意经济学术网络中国联络总部,现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联盟”成员单位,曾举办联合国全球创意产业研讨会、全球创意教育论坛、世界城市(上海)文化论坛、新媒体演艺创新国际专家研讨会等大型高端国际活动。 上海市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合成重点实验室、大都市文化观测研究中心、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直属机构,极大提升了创意学院学术研究、实践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 创意学院出版了《创意产业导论》《中国创意经济比较研究》《创意学概论》《名家谈创意》《全球创意产业的盛会——联合国创意产业研讨会(上海)纪实》《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创意上海》等专著;承担了“创意经济及其中国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2006)、“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关于抓住世博重大机遇加快上海‘创意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等课题。 创意学院现有教师18人,同时聘请了厉无畏、约翰·霍金斯、胡项城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及文化创意产业界精英担任客座教授。 创意学院正在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韩国釜山设计中心等机构进行合作,实行2+2联合办学,搭建学生海外实践平台。 校训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以为,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使每个戏剧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 然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以本校的训练的体系,不仅是授予学生戏剧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训练他们如何做人。 ——熊佛西校区环境位于华山路上的学院本部教学设施完善,上戏剧院、黑匣子戏剧实验室、新实验空间与端钧剧场分别适合教学实习演出、实验戏剧排演。 图书馆收藏的戏剧类图书丰富齐全,学生公寓、餐厅、健身房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莲花路校区是电影电视学院、戏曲学院、舞蹈学院与附属戏曲学校的所在地,拥有高规格的专业练功房和演出观摩厅,校园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 虹桥路上的附属舞蹈学校是在老一辈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确立为现校址,校园内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幽静怡人,教学设施完备,教室宽敞明亮。 另外新校区已规划建设,选址于闵行区浦江镇。 北京电影学院(Beijing Film Academy,缩写BFA)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是北京市主管、国家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 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最终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建校60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2万余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院系设置学院现有8个系,5个分院及研究生部和基础部,共计15个教学实施单位。 各教学单位之间互为支撑,文、导、表、摄、录、美、管理、动画理论和技术等,一应俱全,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 [1] 其中,导演、摄影、美术、表演等四个专业是该院北京市本科品牌专业,也是国家广电总局本科重点专业。 动画专业是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硬件设施北京电影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专业教室和专业试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 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录音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获得国际声音权威——杜比公司资格认证的实验室,声音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电影学院社会实践横店影视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达到11万元,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 [1] 学校是中国信息传播领域科学研究的重镇,文化产业研究院学院重点加强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室建设,一些独具特色的电影专业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例如:灯光室、暗室、画室、拉片室、特技棚、摄影棚、录音棚、动效棚、剪接室、非线性编辑室、放映室等。 尤其是学院建有三个电影学专业重要的实验室,在电影学专业的技术、艺术方面具有领先作用:动画传感、图形图像实验室。 可以实时进行人物实物动作图像捕捉,制作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动画作品,其中教师、学生制作的动画片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国际获奖。 录音技术实验室。 有多个对白录音棚、动效录音棚和混录棚,可以进行电影和电视的声音制作。 该录音棚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拍摄的影片《英雄》的后期声音制作。 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后期声音制作。 数字电影(高清电视)实验室。 拥有国际先进的数字电影前期摄制和后期编辑设备,开始进行数字媒体技术、数字电影制作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该实验室已经开始承担制作数字电影短片拍摄,并拍摄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数字高清电视纪录片。 知名校友建校以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2万余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其中有张艺谋、陈凯歌、韩三平、顾长卫、田壮壮、贾樟柯、李少红、陆川、宁浩、王小帅、娄烨、高希希、滕华涛;唐国强、张丰毅、张铁林、蒋雯丽、赵薇、黄晓明、陈坤、黄渤、徐静蕾、海清、黄海波、张嘉译、王志文、姚晨、刘亦菲、杨幂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导演、演员、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 校区环境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选址于东六环附近的通州宋庄,占地约500亩。 新校区将成为一座“电影博物馆”。 一座高80米的电影大厦将落成,成为新校区的标志性建 校园指示图[12]筑。 新校区还将建设中国电影教育博物馆,这是中国首座电影教育方面的博物馆。 同时新校区建筑群的各个院落之间采取泛博物馆的形式,穿插陈设中国各个时期的电影发展成就和史料。 预计2015年第一批新生可进入新校区学习。 新校区全部建成需要四至五年。 校训:尊师重道,薪火相传校风:修身、勤学、精艺、践行办学思路:盖大楼、育大师、著大作、拍大片、养大气学院精神: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更多具体的可以上百科找找~(求采纳O(∩_∩)O哈!)
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是俄国最老最大的戏剧学院,成立于1878年,许多著名的电影、戏剧导演都毕业于该校。 每年,有1500名世界各地和俄罗斯的学生在此学习、进修。 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是俄罗斯唯一的戏剧大学,在戏剧领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专业:话剧表演,话剧导演,音乐剧导演,芭蕾舞编导,舞蹈表演,大型表演活动的导演,戏剧史、戏剧评论、戏剧新闻工作者,戏剧、电视管理、制片人,音乐剧表演,马戏团导演,舞台美术设计表演系:培养话剧和电影演员,学制四年。 导演系:培养戏剧和马戏导演;戏剧和电影演员,学制:导演五年、演员四年。 演员和导演在一起学习,帮助学生得到团体工作的经验,得到现代舞台艺术的实践。 戏剧史、戏剧评论系:学习戏剧史、评论、新闻,在戏剧方面和表演方面的评论。 学制五年。 戏剧管理系:培养在戏剧、马戏、电视和各舞台艺术方面的管理人员和制片人。 学制五年。 芭蕾教育学系:两个科,芭蕾舞导演和舞台教学,这个系培养导演、管理人。 芭蕾舞导演科:为芭蕾舞和歌剧团、为音乐戏剧、为舞蹈团、为民族舞蹈团、为 现代舞舞蹈团培养导演和出品人。 舞蹈教学科:为舞蹈学校、为民间舞舞蹈学校、为传统舞蹈团、为音乐戏剧团培养教师以及演出策划导演(演出公司的导演)。 芭蕾舞导演学制五年,舞蹈教师四年半。 音乐戏剧系:导演五年,演员五年。 现代剧系:培养演员、导演、评论家、戏剧史专家、音响师,学制五年。 舞台美术设计系:培养舞台美术设计师,学制五年。 学院还有研究生系,学制三年;进修从一个月到两年。 在这个大学,学生可以集中的汲取到他们以后所需要的舞台艺术方面的营养,在戏剧音乐、舞台表演、形体训练、舞台语言、舞台化妆、戏剧评论各个方面。 学生也学习俄罗斯和外国的戏剧史、世界文学、美术、音乐、文化、哲学、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教员和教授大部分是该校的毕业生,他们不只是教员,也是舞台表演艺术家。 他们在教学中,把教学和表演结合在一起。 他们中有俄罗斯著名的演员和歌剧团的导演、戏剧评论家、舞台美术师。 他们中有许多人有艺术博士学位。 俄罗斯国立戏剧学院有自己的学生剧团、学生剧场,这个剧场有250个座位,学生可以把在课堂学到的表演知识尽情的在舞台上展现出来。 学院和这个剧场在莫斯科市中心,离著名的大剧院很近,学院的图书馆有35万图书,这是莫斯科最大的戏剧艺术书籍收藏之一。 他们也有音响图书馆,那里有俄罗斯各个剧院上演的著名戏剧的录像带,也有过去的、今天的俄罗斯著名演员和导演的录像带。 俄罗斯国立戏剧学院和英国、西班牙、巴黎、北京等世界各国的同类大学有密切的联系学院的学生可以参加国际戏剧节和讨论会。 学院组织莫斯科每年一次的国际戏剧学校节。 每年夏天七月、八月和冬天的一月、二月,学员组织短期培训班,培训表演、导演和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参加这些培训班的人,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选择安排课程,他们有机会看各剧团的演出,看戏剧学院各系的实习课,并参观游览莫斯科。 学费参考:预科:俄语 3600美金/学年 专业培训:根据各专业,添加相应的费用(如芭蕾舞系,专业训练加付2000美金/学年)入系:各专业不同,大约平均5000美金/学年(芭蕾舞专业8000美金/学年)进修:1个月-----2年 400美金/月 以上费用不包括住宿和医疗保险,住宿费90美金/月-----200美金/月。
下一篇: 国外的舞美设计网站 国外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