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德国公关活动执行 公关专题活动策划|海外活动策划

2022-03-11

德国人的生活习俗是什么?

德国人的生活习俗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习惯,德国虽然是个相对来说比较民主国家,可人们依旧有不少特别的习俗。 作为外国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与他们更多的交流和接触。   德国是十分尊重女性的国家,男士如果是和一位女士初次见面,若不是女士主动伸出手,男士不要主动和女性握手。 在她们看来,这是卤莽和不礼貌的。 第一印象会大打折扣。   德国人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 这和他们信奉基督教有着很大渊源。 如果某个月的13日偏巧又是个星期五,那每个人都会过的小心翼翼,聊天办事时也会尽量避开这个数字,和他们接触时,尤为应该注意。   在国内,朋友生日临近时送份礼物并祝生日快乐,友人必定兴高采烈的感谢和笑纳。 可这在德国可不行,而且会起到相反的结果,按照这里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关于迟到的问题无须多说,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讨厌迟到,尤其是德国人。   德国人喜欢聚会,尤其是家庭聚会。 如果你组织了一次,你会发现除了迟到的之外,你同样不会看到任何朋友提前敲门。 德国人的习惯是提前几分钟就把车停在楼下,在车子里等到时间正好再出来敲门。 理由是:若是早去必然回打搅人家的正常准备工作。 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德国的一些老房子有着巨大的烟囱,所以有一类专门清理烟囱的工人。 德国人认为,路上遇到烟囱工人的话一整天都会顺利。 若是有烟囱工人擦身而过,并且碰了自己一下,那一定会交好运气。 这是因为德国人以前的房子的炉灶,烟道都很简陋,很容易引起火灾,而烟囱工人的工作就会避免这种灾难。 这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吉兆。   探访朋友时不要搞“突然式袭击”,要事先打好招呼,定好时间,准时到达。 若非主人许可,不要自行参观,不要随意翻动桌上的书本和物品。 若是探病,除了显而易见的外伤或者感冒发烧之类的症状之外,不要询问病情。   尊重他人隐私是非常重要的。 年龄,职业,婚姻情况,宗教信仰,政治面貌,个人收入等等等等都是属于个人隐私,不好随便打听。 尤其是对女性。 在这里,共事多年却对对方一无所知的比比皆是。 还有,若是看上别人买的一样东西,就算再喜欢,也不要询问价钱。   德国是个太注重个人隐私的国家,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半夜手机铃声太响被邻居报警,六个膀大腰圆的警察敲我的门,说明来意后,非常温和的询问我是否方便让他们进房间看看。 离开的时候,其中一个客气的对我说:抱歉,打搅了,请把手机改成震动。


德国有什么特殊的习俗?

德国礼俗  德国人勤勉矜持,讲究效率,崇尚理性思维,时间观念强。 他们不喜欢暮气沉沉、拖拖拉拉、不守纪律和不讲卫生的坏习气。 多数德国商人都具有上述性格。 在商务活动中,德国商人讲究穿着打扮。 一般男士穿深色的三件套西装,打领带,并穿深色的鞋袜。 女士穿长过膝盖的套裙或连衣裙,并配以高统袜,化淡妆。 不允许女士在商务场合穿低胸、紧身、透明的性感上装和超短裙,也不允许她们佩戴过多的首饰(最多不超过三件)。 我们与德国人打交道时,如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则有助于赢得好感和信任。 反之,则会被视为待人无礼和不自重。   在公关谈判中,德国商人不仅讲效率,而且准备周详,瞧不起“临阵磨枪”缺乏准备的对手;喜欢在商谈前即准确地做好谈判议程安排;在谈判中他们倔犟好胜,表现得较为固执,难以妥协,因而交易中很少让步。 但他们重合同,讲信誉,对合同条文研究得极为仔细与透彻,合同一旦签订,任何对合同的更改要求都不会得到他们的理会,他们执行合同也十分严格。 德国人在交谈中很讲究礼貌。 他们比较看重身份,特别是看重法官、律师、医生、博士、教授一类有社会地位的头衔。 对于一般的德国人,应多以“先生”、“小姐”、“夫人”等称呼相称。 但德国人没有被称为“阁下”的习惯。   德国人爱吃油腻食品,且口味偏重,香肠、火腿、土豆是他们最爱吃的东西。 他们还爱饮啤酒,但在吃饭、穿衣、待客方面都崇尚节俭。 给德国人赠送礼品,务须审慎,应尽量选择有民族特色、带文化味的东西。 不要给德国女士送玫瑰、香水和内衣。 因为它们都有特殊的意思,玫瑰表示“爱”,香水与内衣表示“亲近”,即使女性之间,也不宜互赠这类物品。 用刀、剪和餐刀、餐叉等西餐餐具送人,有“断交”之嫌,也是德国人所忌讳的。 在服饰和其他商品包装上禁用于或类似符号,忌讳茶色、黑色、红色和深蓝色。


公共关系活动实施的影响因素

影响公共关系有效传播的因素  公共关系是一门以树立组织形象为最高目标的学科。 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组织公众分享信息的有效程度。 公共关系传播有效与否是公共关系活动成败的关键。 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公共关系传播要求传播者一方面要尊重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要了解和把握影响公共关系有效传播因素,围绕组织的目标进行有效传播。   1、影响公共关系传播的心理因素。 所谓影响公共关系有效传播的心理因素,是指传播活动中的一些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有影响的心理现象。 在公共关系传播过程中,了解和把握影响传播效果的心理因素至关重要。   (1)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一样,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为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公共关系传播中对此心理效应比较通俗的应用即表现为“名人效应”。 也就是利用名人的光环来宣传组织及其组织所生产的产品,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的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早就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论”,③他发现大众传播媒介一般要通过意见领袖才能把意见传播给受众。 现实中很多的企业以名人做为其产品的代言人,实际上就是为其自身及产品信息的传播发布寻找了一个意见领袖,以此实现公共关系传播的目标。 学者卡尔?霍夫兰通过实验证明:“假如传播对象喜欢传播者,就可能被说服。 ”这一“爱屋及乌”的现象也是晕轮效应一个直接后果。   (2)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因为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这一最先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由于主观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很难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或者组织究竟本质如何。 因此,尽管有时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准确,但却在人的情感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公共关系传播实践中,传播者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一效应,给公众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首因效应也要求传播者在与公众交往过程中,有效戒除首因效应的束缚,正确全面了解每一位公众。   (3)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也称为“新颖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期还较为生疏的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很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公共关系传播实践中近因效应的运用要求传播者要待续不断地向公众传递信息,以刺激公众始终对组织保持清晰的印象。 但是在不断刺激公众过程中更要注重刺激频次。 “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的信息来源多元化,内容也丰富化,信源与信源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传播者对公众信息刺激的频次过低,健忘的公众会忽略组织的存在;但是连续地、机械地使用毫无新意的信息刺激公众,频次过高也易于引起公众反感与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异质性心理。 使用强烈刺激信号刺激人的感知器官,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时难以忘记,亦即引人注目,使人过目不忘,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异质性心理现象。 ④异质性心理原理认为,由于外界刺激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脑的记忆功能可以将过去感知过的较为稳定的事物特性长时间地保留下来,不断累积形成人脑的感知经验,人们以此经验去判断周围事物。 但是如果在受到突如其来的刺激,尤其是与保留在记忆中以往的感知经验不同时,这一现象就会在人的脑海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公共关系传播中异质性心理的运用就是要借助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向公众传递组织的正面信息,给公众以突然性、奇特性的刺激,从而在其记忆中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 当然,在此奇特性的体现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否则难免哗众取宠,适得其反。   2、社会文化因素。   (1)道德认同因素。 道者,大可以为政治观点,小可以为生活琐事的看法。 ⑤任何社会都有其自身认同的道德体系,以此来约束校正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 公共关系传播过程中必须重视道德认同问题,传播内容方式要与社会道德规范相符合,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民俗文化因素。 所谓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传承的生活文化。 作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民俗、尤其是民俗文化,对公众心理和思维习惯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为民俗文化与公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往往容易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所以很多带有民俗文化特性的传播方式易于被公众所接受。 如德国BMW汽车公司生产的系列汽车,“BMW”在德语里不具有多少文化意义,只提供有关BMW品牌车的商品信息,但经译者根据“B”和“M”两个字母的发音,结合中国汉字特点,把BMW的商品信息形象转换成了“宝马”这一在中国喜闻乐见的文化形象,使中国消费者将汽车的优越性能与宝马疾驰如飞的特性联想到一起,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 典型的有例子还有Coca Cola(可口可乐)、Pepsi-Cola(百事可乐),中国人买这样的饮料无论是自己喝还是送人,都有大吉大利的涵义。   3、时空环境因素。   (1)时机因素。 传播效果的衡量一般是以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有效信息为标准,时机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公众对信息的接收能力与接收积极性,影响传播效果。 所以公共关系传播时机选择要得当。 如工厂的开工典礼或商店的开业典礼一般都选择在节假日为宜,因为此时公众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接收组织传递的信息,可以达到宣传的作用。   (2)建造和谐的传播空间。 研究表明,在相对整洁、安静的环境里,人的情绪比较稳定,思维敏捷,所接收到的信息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相反,在混乱、噪杂的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往往比较紧张、烦躁,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信息上。 所以,在传播空间的建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空间中光线、噪声、卫生清洁度、交通便捷度等各方面的因素,为公共关系有效传播的实现建造一个和谐的空间。

推荐阅读:
拨打电话
网站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