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共振设计,共振设计是十大展示设计公司之一。 共振团队汇聚了建筑、环境设计、灯光设计、平面设计等多种专业领域顶尖人才,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共振的设计以疯狂的创意和激烈的空间设计彰显了品牌和企业雄厚的实力和时代的发展精神。 共振遍布全球的各种商业设计作品已成为了城市的活力地标,共振认为,创新设计是城市空间的发展特征,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复兴,也塑造了崭新且富有个性的城市景观形象。
在德国的市政建设中,环境保护被列为重中之重。 为了尽快造就城市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德国在旧废料场的清理、垃圾处理以及扩建和新建净化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环保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并且融入了日常生活。 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绿绿的垃圾桶映入眼帘。 每户德国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黄、蓝、黑、绿4只色彩鲜明的垃圾桶,上面贴有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 其中“黄桶”专门用来装废弃金属、商品包装盒和塑料,“蓝桶”“吞食”废纸,“黑桶”装普通垃圾,“绿桶”则收集从普通垃圾中新分类出来的茶叶、蛋皮和残羹剩饭等生态垃圾。 至于废旧的破玻璃瓶,则要求送往指定的地点,然后认真地按不同的颜色分类投入规定的箱子里。 有些大件的旧家电必须送到专收处,再做处理,如此等等。 大多数德国人都能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去做。 由于实施多年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德国城市的垃圾都能得到及时的科学处理,垃圾污染显著降低。 德国很重视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开始树立环境意识。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自愿地走上街头,种树栽花植草,清理杂物。 全国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占了1/3,其中有11个受到特别保护的“国家公园”。 时至今日,德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70万人直接或间接就业的环保产业,为全球之冠。 在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方面,德国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城市街道上的环保广告随处可见,呼吁人们减少使用私人汽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电视节目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公益广告:“为了我们的环境,请您改乘公交车!”在交通路口竖着的大牌子上,写着“当红灯亮起时,请您关掉汽车发动机”的标语。 德国城市近10年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幅度下降,莱茵河水日渐变清。 德国国土面积37万平方公里,有8000万居民,人口高度密集。 德国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类似上海。 德国是有名的“绿色国度”,境内湖光山色,非常迷人,其环境保护著称于世。 南部是阿尔卑斯山和森林。 有西门子公司,奔驰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等世界大公司。 著名的啤酒节每年在慕尼黑举行。 中部丘陵,有著名的鲁尔区,法兰克福机场是欧州大陆最大的机场,北部平原,有汉堡港和大众汽车公司等。 从德国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之处景色迷人,空气清新。 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祥和与恬静。 以前的莱茵河污染严重 德国最大的环保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契普克告诉记者,德国 人的环保意识是通过惨痛教训而逐渐形成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急于改变战后落后面貌,积极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 莱茵河沿岸企业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严重。 有人形象地比喻,把照片底版扔到莱茵河里都能显影。 柏林技术大学环保专家曲希勒教授谈到,那时,在德国工业重地鲁尔区,人们看不到蔚蓝的天空,早晨穿的白汗衫到晚上就脏了。 到上世纪70年代初,德国发生了一连串环境污染的灾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急剧减少,垃圾堆放场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民众深 受其害。 环境灾难使政府和民众都认识到,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无限度地向人类提供资源。 因此,人们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而不是生活水平。 环境保护成了最紧迫的问题。 这一切促使联邦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治理环境。 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为环境付出代价的时候到了。 德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保法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的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 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垃圾处理法》是德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 90年代初,德国议会将保护环境的内容写入修改后的《基本法》。 在《基本法》20条A款中这样写道:“国家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保护自然的生存基础条件。 ”这一条款对德国整个政治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目前,全德国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有8000部,除此之外,还实施欧盟的约400个相关法规。 从1972年通过的第一部环保法至今,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 德国政府、16个州和各个县政府都设有官方的环保机构,另外,德国还 有很多跨地区的环保研究机构。 德国政府重视环保并且作了大量的工作。 联邦政府每年的环保贷款达到近百亿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10.8元),企业每年的环保投资在30亿至40亿欧元之间,德国因此已形成一个有近百万人就业的环保产业,每年环保产品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德国还设立了环保警察。 记者采访了一位环保警察,他谈到,德国环保警察隶属联邦内政部。 每名环保警察都要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训练。 环保警察的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时,立即采取补救行动。 从化学毒素外泄到不卫生食品的销售,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 环保警察行动迅 速,他们通过巡逻和使用遥测工具检查环境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任何一条小溪泛起泡沫,环保警察都会前往取样;凡是已经立法的环保事项,警察在其辖区内一概严格执法,比如鱼类死亡、垃圾箱冒烟、废油渗漏或废气聚集成雾等,都属于禁令之列。 德国人把保护环境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 据最近联邦环保部公布的民意 调查显示,85%的人把环保问题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75%的人希望德国应该在环境政策上继续维持在欧盟的领先地位。 2002年德国大选期间,社民党在过去执政的几年里没有搞好经济,使德国经济陷入困境。 当时的民调显示,社民党再次执政的希望渺茫。 这时,一场洪水袭击了德国好几座城市,总理施罗德抓住时机,大讲环境保护的重要,并采取了很多环保措施,颇得民心,因此得以顺利连任。 近年来,以环境保护为纲领的德国绿党人气上升,在地方选举中连连获胜。 绿党领袖、外长菲舍尔被德国人视为最受喜爱的政治家,原因之 一就是菲舍尔长期骑自行车上下班、不吃肉食的环保形象赢得人们的好感。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经历了从被动环保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过程。 垃圾分类最能体现德国人的环保意识。 接受记者采访的曲希勒教授同时也是柏林技术大学农业系主任,他在自家小院建立了生物循环系统,自己处理垃圾,把生物垃圾制成肥料种花,用太阳能发电,用沼气作燃料。 应该说,垃圾分类带给居民许多麻烦,特别是住在高楼的住户,他们要将十几种垃圾分别送 到楼下的分类垃圾箱中,倒一次垃圾可能要上下楼跑好几趟。 记者的一位德国邻居不但自己认真执行垃圾分类的规定,还自觉监督别人。 如果他发现有人把垃圾扔错了地方,就会一一捡出来重新投放。 记者经常出差,在德国许多旅馆的卫生间里都贴有一行醒目的提示语:“亲爱的客人,环境保护从点滴做起,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毛巾的更换次数,您是否可以重复使用毛巾?”在德国城市街道上,环保广告随处可见。 柏林有许多广告呼吁人们减少使用私车。 柏林一位市政官员曾问记者:你是否注意到,德国城市道路都很窄,一般只有两道。 这是因为德国市政 建设首先考虑的是环保因素,而不是考虑让公路适应不断增加的车辆。 很多德国大城市有意把道路建得越来越窄,让有私车的人找不到停车位,使他们重新考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目前,全德国有90多家汽车共享协会,拥有会员近7万人。 一辆共享的汽车可取代6—10辆私人汽车。 在德国,再生纸的使用比较普及,从学生用的练习本到商店售货员用的收据纸,从信封、邮票到各种报纸杂志,从餐馆的餐巾纸到厕所里的卫生纸,随处可见。 这些纸没有经过漂白处理,因为造纸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有相当部分来自漂白过程。 同时,再生纸还有不少好处,它不 含任何致敏、致癌物质或色彩原料等。 据统计,2003年,德国再生纸的使用率达到了60%。 在德国,凡去超市购物的人大多会自带购物袋。 如果要使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购物袋,就要多支付至少0.25欧元,而0.25欧元在超市可以买到5个鸡蛋。 德国虽然森林成片,但很少有卖火柴的。 当地人认为,德国树木“不是很多”,做火柴的成本太高,不利于环保。 两百万人从事环保事业 < 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德国环保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环保组织功不可没。 德国有上千个环保组织,人员达200万左右。 比如,记者采访的“自然保护联盟”有105年的历史,拥有成员约40万人。 该组织每年的经费1800万欧元,其中,1200万欧元来自成员交纳的会费,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捐赠和罚款收入。 “自然保护联盟”90%以上的成员都是义务兼职人员,他们每人每年要交纳28欧元的会费,却无偿为环保事业做着大量工作。 “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契普克谈到,这些义务环保人员非常活跃,常常到处举行宣传活动,希望能将每一个关注环境问题的男女老少变为辛勤 播撒环保种子的人。 记者在这个组织出版的杂志中看到一则关于“无包装”艺术表演团的报道。 这个艺术团的节目旨在向人们介绍如何减少垃圾的数量。 他们的表演形式深受孩子的欢迎,于是,剧团就把演出对象定位在孩子的身上,有些节目还让孩子们参与其中。 通过这样的演出,孩子们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同时还掌握了许多环保知识。 孩子一上学,就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 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政府是通过法律等强硬手段推动了环保工作的启动,那么,现在德国更多的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 德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维护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 环保记事本的设计精心别致,每一页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 编者告诉孩子 :要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环境。 据说,德国有370多个森林幼儿园,即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迹,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在德国学生的自然常识课程里,对学生进行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很具体、直接,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多。 记者从邻居家的孩子那里了解到,他们在上动物常识课《家乡冬季的鸟》时,老师就带他们去附近的森林里,了解鸟类在冬季的生活特点,鸟类在冬季寻找食物的困难等等,并要求学生带上一些坚果、面包等食物喂鸟。 正因为有了几十年的依法治理,全民共同参与环保运动的实践,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德国才有了今天美丽的景色。
通常世界四大特务机构指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前苏联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英国军情六处以及以色列摩萨德。 1、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美国政府的间谍和反间谍机构,是美国庞大情报系统的总协调机关)。 其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恐怖组织、个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其它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这些情报报告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 它也负责维持大量军事设备,这些设备在冷战期间用于推翻外国政府做准备,例如苏联、危地马拉的阿本斯、智利的阿连德等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反对者。 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的兰利。 美国中央情报局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情报处、管理处、行动处、科技处。 情报技术人员多具有较高学历、或是某些领域的专家。 该机构的组织、人员、经费和活动严格保密,即使国会也不能过问。 2、前苏联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国家反间谍与情报侦察机构,是直接履行联邦安全局机构主要活动方向的,在职权范围内为俄联邦安全保障领域实施国家管理的,并协调有权从事反间谍行动的各联邦执行权力机构活动的联邦执行权力机构。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俄文: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英文:The Committee of State Security,简称КГБ,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 克格勃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Cheka)”及斯大林时期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下属的国家安全总局,前苏联早期的情报机构契卡将总部设在彼得格勒(圣彼得堡)霍瓦亚大街2号。 1918年苏俄政府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在1920年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 1991年苏联解体后,改制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其第一总局另外成立俄罗斯对外情报局。 3、英国军情六处军情六局全称是英国陆军情报六局(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又称秘密情报局,缩写为SIS(SIS=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 代号MI6。 对外又称“政府电信局”或“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处”,西方情报界把MI6看成是英国情报机关的“开山祖师”。 从伊丽莎白的开创初期至今,它和它的前身都是严格保密的,也称秘密情报处,原为英国情报机构海外谍报系统。 2011年5月28日,《军情六处》中文版问世,解密真实007谍战传奇。 以诡秘著称于世。 4、摩萨德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The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 and Special Operations 缩写Mossad),摩萨德成立于1951年4月1日。 成立之初,摩萨德有多种名称,“以色列秘密情报局”、“中央协调局”、“中央情报与安全局”。 在摩萨德成立伊始,这一时期的摩萨德局长伊塞·哈雷尔确立了以色列情报系统的性质。 作为一个崭新的情报机构,摩萨德缺乏老牌情报机构所拥有的经验和传统,但他们敢于去摸索经验和创造自己的特色。 当特工们接受了任务却不知如何去完成时,他们会被告知:“如果你被扔出了门,那就再从窗户钻进去。 ”正是凭借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年轻的摩萨德初露锋芒,并逐渐积累了自己的经验。 20世纪60年代,摩萨德完成了从人工情报向现代化情报工作的转变。 梅厄·阿米特接替哈雷尔成为摩萨德局长。 阿米特推出了更专业的招募和训练方法,并引进了计算机和其他技术手段。 之后,美国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被引入摩萨德。 摩萨德的海外情报搜集和特工步入了正规化的轨道。 扩展资料:代表性事件:一、英国军情六处从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创设秘密情报机关至今,英国间谍机构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2013年一名作家向英国媒体透露,提出有力证据,证明英国军情六处(MI6)是戴安娜王妃车祸事件主谋。 与美国“依赖高科技”相比,英国情报机构更注重“人的资源”,即十分注重对关键人物的收买与策反,“放长线钓大鱼”。 为了达到目标,长期盯住关键人物,时间可以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之久。 正是这种情报运作方式,令英国当局可以在十分低调、不易被察觉的情况下,获取大量核心情报。 二、俄罗斯克格勃俄正式招募间谍之前,一般会对候选人暗中考察3到4年,新学员进入间谍学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脱胎换骨”:姓名、年龄、出生地、爱好、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职业等都要更换。 俄对外情报总局所属的学校大多位于非开放地区,地图上根本找不到。 俄罗斯安全机关下属的特工学校汇集了国内擒拿、格斗、爆破、武器、犯罪心理学、侦察和计算机等方面的顶级专家,他们在继承自己独特的培训方法的同时,还大胆借鉴美英两个国家的间谍训练经验,培养出了大批技艺精湛的高级情报人员。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赫赫有名的克格勃系统干了16年职业“特工”,后被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看中并选定为“接班人”登上总统宝座。 普京执政后,“克格勃情结”表现得尤其明显,其治国方略和执政风格都受此影响。 普京也毫不讳言:“始终以克格勃经历为荣”。 三、美国中央情报局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策划暗杀刚果领导人帕特里斯·卢蒙巴,方法就是在他的牙刷沾上一种致命的病菌。 如果卢蒙巴使用了这把牙刷,几天或几星期以后他就会死亡。 大概在同一时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健康改建委员会”将一块沾染了毒药的手帕寄给伊拉克领导人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意欲置其于死地。 但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这些暗杀阴谋都没有得逞。 帕特里斯·卢蒙巴和卡里姆·卡塞姆是被政敌处决的。 美国中央情报局还曾多次策划暗杀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 它雇用黑手党在卡斯特罗的食物中下毒,并试图让他穿被马杜拉病菌污染的潜水服。 马杜拉病又叫足菌肿,是一种罕见的热带疾病,该病从脚部发病后向上蔓延,直到损害整个身体。 美国中央情报局考虑过的暗杀卡斯特罗的工具还包括会爆炸的雪茄、灌有毒液的钢笔以及当卡斯特罗触碰时会在水下爆炸的贝壳等。 多年来,为了除掉本拉登,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一直在搜集有关拉登核心集团人士的线索,最终成功策划刺杀本拉登。 四、以色列摩萨德1、在二战后数十年,摩萨德在世界各地对纳粹逃犯穷追不舍。 摩萨德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之一当属1960年在阿根廷生擒德国纳粹高官、二战大屠杀“设计师”阿道夫·艾希曼。 2、1972年的“慕尼黑惨案”发生后梅厄随即下令摩萨德特工追杀凶手,展开血腥报复。 1979年,三名巴勒斯坦人在贝鲁特被暗杀,其中“黑色九月”头目尤赛夫被汽车炸弹炸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陆续有涉嫌参与慕尼黑绑架的巴勒斯坦人遭暗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美国中央情报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克格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军情六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摩萨德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间谍机构
下一篇: 慕尼黑活动策划业务报价 高端活动策划价格